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新)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教学系统 | 网络系统 | 设备与环境 | 特色与辐射 | 知识与园地 | 精品课程 
物理学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知识与园地 >> 物理学家
李荫远
2018年07月13日     (浏览数:)

  1919年6月生于成都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曾留校任助教。1948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依利诺州立大学博士,并留做博士后一年。适值朝鲜战争爆发被禁止返国,  遂应邀赴匹茨堡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名卡内基-麦龙大学)做研究工作。1955年中美日内瓦协定生效始得回到祖国,旋即参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当时叫应用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最初在磁学组工作。1960年后曾历任固体理论室主任、晶体学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数理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研究工作开始于1945年在西南联大任助教时,在王竹溪老师的指导下整理杨振宁的合金有序化理论的仿化学方法,首次得出Cu3Au的一阶相变解;到美后完成了近邻原子对作用下铜金合金系统有序化转变温度对铜金比的相图和相关工作。(以上两文分别发表在Chinese   J. of Phys. (1947)和J. Chem. Phys.(1949)上)。1950年开始转向磁学理论,作出了反铁性相变的近似理论、根据超交换作用探讨了好几类过渡族元素氧化物晶体的反铁磁或亚铁磁结构。(以上工作发表在Phys.Rev.   84(1951);100 (1955);101 (1956))。同时我对X─射线小角散射作了一系列的理论工作。

  1956年初,在物理研究所任职时正值国务院制定科学规划,那时亟需研制的非金属材料,首推半导体,其次即为铁氧体。我与李国栋同志合作对铁氧体进行全面调研,但凡各种类型铁氧体的晶体学、物理、化学、材料性能、磁共振和磁   参量振荡一并包罗;合作写出铁氧体物理学讲义,在物理所内办学习班。讲义经过整理后,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发行《铁氧体物理学》一书;并于“文革”后对初版作了及时的增删,于1978印行了此书的增订本。

  1960年前后,和年轻同志合作发表的多篇论文中,以《磁声参量振荡的理论分析》和《铁氧体中参量耦合振荡的理论分析》两文卓有成果(见《中国物理学报》    (1960)和 (1961))。

  1964-1965参加“四清运动”半年,其后注意力转向因激光技术的进步而新兴的非线性光学,写过一本小书,并发表了一篇预见性的论文,断言相角不匹配的倍频效应的喇曼散射有足够的强度,已经不难观测到,并明确指出其在光谱学中的应用,当年即在国外得到实验的证实。这一从激光束中吸收二个光子而散射光的频率接近倍频,物质的终态与始态不同的效应现称为超喇曼散射(论文见中国物理学报20(1964))。其后不久“文革”骤起,科研工作一度完全停顿,后去北京化工一厂接受工人师傅再教育,在厂中生长单晶。

  1973年后工作时间逐渐恢复,工作以研究激光晶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为对象。

  1975年─1987年组织并参加了对准一维离子电导晶体(α-LiI03和KTi0P04为典型例子)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有多位同事参加,其大量成果形成了我国开创的固体物理中的一个新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其简明总结见Solid   State Ionics 31(1988))。

  1989年最后一个研究生结业并出国而去,合写的论文,旋声理论(Theory of acoustical activity)也已发表(Phys.Rev.B)。那年满70岁,决定淡出研究工作。其后一度对C60的发现激发了极大的兴趣,写过一篇简介发表,在物理所促进了对C60的衍生课题的研究工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大学)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