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新)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教学系统 | 网络系统 | 设备与环境 | 特色与辐射 | 知识与园地 | 精品课程 
普通物理实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品课程 >> 普通物理实验
师资队伍
2019年01月14日     (浏览数:)

一、课程负责人

 

姓 名

李学慧

性别

出生年月

1949年1月

民族

专业技

术职务

A岗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兼职博导)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大连理工大学

通讯地址

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邮 编

116622

电子邮箱

Lxh49@tom.com

联系电话

0411-87402712

主要职责

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其具体职责是:

(1)负责编制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主持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组织制定教学大纲,检查执行情况;

(2)贯彻落实学校对实验中心工作的各项要求;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

(3)负责实验中心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岗位,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本中心教职工的聘任、考核和培训工作;

(4)负责与有关上级部门及兄弟院校的联系,进行交流与合作;

(5)组织实验中心的科研、学术交流及实验仪器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工作;

(6)负责实验中心的经费计划及管理。

教学经历:

1998年-2001年:

在此期间除讲授“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课程外,主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在完成“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实验教学队伍、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创立了“三段式”课程体系和“四程序”教学模式,主编、出版了《新编物理实验》教材。

2002年-2007年:

在此期间除讲授“普通物理实验”、“文科物理实验”、“纳米磁性液体”课程外,重点抓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建设,固化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通过科研助手、工作室、毕业论文、创新项目、实验能手、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师生共同研制创新型实验装置并辐射省内外部分院校,教学仪器的推广拉动纳米磁性液体的制备,形成了科研与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经过总结提升,《大学物理实验》入选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于2005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个人于2006年荣获辽宁省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科研经历:

1988年-1999年:

主要从事参数检测、激光应用等方面工作,是国防科工委“抗登陆水陆两用雷”子课题负责人,该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2007年:

依托本人负责的国家基金(3项)、省基金(2项)、省科技厅(1项)、市攻关(3项)等科研课题进行“纳米磁性液体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探索到短周期制备氮化铁纳米磁性液体的新方法和新工艺。获2项发明专利,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培养1名博士、4名硕士。

教学成果:

*2005.06获辽宁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一)

*2002.10获辽宁省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一)

*2005.06获辽宁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排名第二)

*2003.12获辽宁省首批精品课 (排名第一)

*2001.07获辽宁省首批优秀课 (排名第一)

*2004.08获全国教学仪器三等奖 (排名第一)

*2001.11获大连市著作二等奖 (排名第一)

科研成果:

*1999.12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第四)

*1998.12获军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五)

*2005.01获二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第一)

*1998-2005授予专利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一)

*2000-2007发表教研、科研及教研科研相结合的论文60余篇,其中 SCI(第1作者)6篇,EI2篇,ISTP 5篇,国内核心30余篇

荣誉奖:

*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2007年获大连市第四批优秀专家奖

*2006年获第二届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2001年获大连市第三批优秀专家奖

*2001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师奖

*2000年获大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2获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二、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三、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相对稳定的教学人员12名,骨干教师7名,实验技术人员5名(其中2人大学本科毕业,有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经过实验中心考核认证,具备上课资格,网上选课及其管理兼教学仪器开发人员1名)。

编制在实验中心以外的内外聘人员7名,其中聘用大连理工大学2人,结合科研课题与实验教学相结合2人,数据处理、软件编程、网站升级与维护1人,开发的教学仪器进一步转化及小批量加工1人。

1、学历结构:

相对稳定的7名教师中,博士学位3人占43%,硕士学位3人占43%;

实验技术人员5人中,硕士1人占20%,本科3人占60%,大专1人占20%。

2、年龄结构:

相对稳定的7名教师中,49岁以下6人占86%,50岁以上1人占14%;平均年龄43.1岁;

实验技术人员8人中,49岁以下6人占75%,50岁以上2人占25%;平均年龄40.5岁。

3、学缘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来自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其比例为43%;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其比例为26.3%。

实验技术人员5人中,来自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师范学院,其比例为52.3%。

4、师资配置情况

近6年中参加实验教学的教师和中级职称以上的实验技术人员平均人数基本保持在19人,其中有7名相对稳定的教师,承担全时教学任务。(上表中列已经列出)具体配置情况如下:

序号

时间

学生数

教师数

实验教师与学生比例

1

00-01学年

1383人

21人

1︰65

2

01-02学年

1481人

20人

1︰74

3

02-03学年

1615人

21人

1︰76

4

03-04学年

1400人

19人

1︰73

5

04-05学年

1320人

19人

1︰69

6

05-06学年

1450人

19人

1︰76

5、教学队伍知识结构

调整后的教学队伍中,有等离子体化工专业的博士,加强了纳米液态磁性材料的制备;有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支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的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教学;也有实验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相互流动”,其中66.7%的实验教师兼任理论课的讲授,22.2%的理论课教师、23.8%的博士流动到实验室做实验教师。新流动的教师要试讲通过后才能上岗。整个实验教师队伍无论在职称结构还是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上均呈正态分布,其中教授占23.8%,副教授占33.3%,硕士学位占28.6%。博士学位占33.3%,教授授课率100%。

6、主要教学人员学术造诣高,专业实践经验丰富,能即时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主要成员情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大学)

网站访问量: